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 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 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 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 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超声小探头下的医者大爱——记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候选人冷晓萍
2022-09-13 浏览次数:1650

没有手术台上的“刀光剑影”,没有抢救室里的“惊心动魄”,从事超声诊断及科研工作20余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学科带头人冷晓萍用一台仪器、一把探头、一双妙手,驱散患者心中的阴霾,诠释着医者大爱。

初心滋养梦想,梦想延续热忱。师从于黑龙江省著名超声专家田家玮教授,冷晓萍深知学无止境,为了提高科研能力,于2007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博士后科研工作,期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科研能力与思维得到了国外专家团队的高度认可。2011年,她婉拒了留在美国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腔热爱。

冷晓萍在工作中

回国后,冷晓萍将在国外期间所学的尖端技术和临床知识与我国超声医学现状相结合,不断突破超声领域科研与临床方面的诸多瓶颈问题:将心肌缺血诊断的时间窗大大提前,同时有效提升了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构建载靶向治疗基因的纳米载体,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再生;利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定位释放技术实现治疗基因的靶向精准释放,从而实现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高效、精准治疗等。

“超声检查是临床医生的眼睛,而我要为它提供最清晰的视野。”在临床工作中,多年来冷晓萍潜心研究心血管、甲状腺、乳腺及周围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每一份超声报告都字斟句酌,力求精准,不仅最大程度消除了患者内心的焦虑,也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最稳妥的保障。

冷晓萍所在的超声医学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每天诊室门前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长期待在光线昏暗的密闭室内,近距离观看仪器显示屏和电脑,拿着探头保持一种姿态不动,很容易落下颈椎病、肩周炎等职业疾病。但冷晓萍始终逆风而行,对前来检查、会诊的患者,她从来不急不躁,总是热情接待。

冷晓萍在科研中

从技术骨干走向优秀的管理者,冷晓萍很好地完成了角色转变。在她的带领下,哈医大二院超声医学科坚持研究新技术,攻克临床难题,使团队的科研、医疗、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她在科室内成立了心脏、妇产、腹部及浅表器官等超声亚专业小组,鼓励年轻医生勇担重任,立志将优势专业做到最精湛。

“从医之路,是修身之路,解除人类病痛,也是一条领悟生命之路。医生不只是救死扶伤,更是与生命深入对话,与疾病斗智斗勇。”从事超声工作二十余载,冷晓萍用手中小小的超声探头,倾听着生命的脉动,解开了无数患者的疑惑,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也传递着一名医者的初心与使命。

个人简介:冷晓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学科带头人、超声医学科主任、超声医学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超声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首届“龙江名医”,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中国女医师协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共14项,发表文章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