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个案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病例的暴露史、就诊史、活动轨迹、密切接触者情况等。聚集性疫情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感染来源、密切接触者等信息,重点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分析传播链和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调查要尽可能获得病例从具有传染性到隔离前的全部活动、接触情况,在时间上要不留空白,在密接上要不漏一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感染的可能来源进行研判,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二、我省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疾控人员不足,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据统计,我省疾控机构从业人员不足,尚未达到国家疾控机构建设要求人员标准的85%。同时,我省基层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年龄层次偏高,45岁以上占总人数的54.5%。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占28.9%,大专占37.1%,中专及以下占34%。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数的81%,初级及无技术职称占总人数的51.5%,执业范围为传染病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仅占总人数的16%。我省基层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总量严重不足,大多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有1-2名流调人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知识老化,由于缺少正规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对流行病学调查认识不足,认为流行病学调查就是到现场去简单了解请概况,不能对疫情进行准确判断和对临床症状的规范描述。我省基层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还缺乏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个人防护等方面等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在流调过程中更多依赖于经验和推断对其他环节和区域进行判断,缺乏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综合利用能力。
(二)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有效利用不足。大数据凭借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疫情追踪、区域防控、数据发布、模型预测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针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工作,我省在大数据应用管理等方面仍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数据收集不充分,疫情防控存在盲点,部分人员未能进行轨迹分析,导致遗漏密切接触者。二是数据标准化程度低,存在格式不同、内容不准、关键字段缺失等问题,难以统一录入数据库。三是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疫情海量信息的快速分析处理能力还有欠缺,算法和算力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另外,部分地区基层流调人员对数据应用意识不强,对疫情防控中大数据的作用认识不足,仍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四是大数据应用缺乏法律支持和保护,数据安全存在隐患,公共数据和个人隐私存在被攻击、窃取和滥用的风险。
(三)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首次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24小时内完成,如果单纯依靠患者自行回忆发病前14天的每一天活动,对其中的重要环节甚至还要按分钟描述具体情节,其难度可想而知,也会严重影响疫情形势研判和防控措施的落实。如果能够综合利用移动通信基站切换轨迹、移动支付消费记录、龙江健康码、水电使用记录、商场视频监控等方法掌握患者的行程概况,再由患者补充具体细节,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寻找潜在的密切接触者,将大大提高流调工作的质量。这些工作需要公安、医疗、交通、水电、通信、互联网、企业、媒体等不同行业能够快速的协同联动,为流调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目前,我省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还不够,存在相似表格在不同层级部门间重复报送情况。
三、关于我省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提高综合业务能力。一是重视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针对现有的人才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与软件投入,联合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进行全员培训、全岗培训,全员参与疫情暴发应急演练,提高疾控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与服务本领。二是建立全省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对于不同级别疫情启动相应应急处置预案,调动相应级别防控人员支援疫区工作开展。三是通过建立绩效工资等薪酬管理体系,提高基层疾控机构人员待遇,吸收优秀专业人才加入基层流调队伍,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引得进、留得住人才。
(二)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围绕大数据构建疫情防控机制。一是加强数据收集和监测能力,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更新及时、具有权威性,加强区域和部门间数据整合和共享。二是建立疫情预测预警动态模型,监测重要医疗卫生数据指标,自动上报疑难病例并分析特征,一旦超出设定阈值即自动发出警报。三是完善疫情防控数据信息系统,发挥大数据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各级指挥平台决策部署的重要依据。四是做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抓好确诊、疑似、重点、关联人员的防控工作,自动筛查交通工具和同乘人员信息,精准定位防控人群和防控区域。五是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优化算法、提高算力,实现对疫情等海量信息的快速分析。六是完善数据安全立法,细化数据安全责任制度,统一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加强个人隐私保护。
(三)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快速协同联动体系。一是由政府主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公安、医疗、交通、水电、通信、互联网、企业、媒体等不同行业能够快速的协同联动,围绕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形成一套完整快速的协同联动体系。二是各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整合运用各类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协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四是建立跟踪问效制度,进行跟踪问效、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协同联动机制高效运行。
专家名单:
于艳玲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
孙 巍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剑锋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闫兴录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孙彦波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
吴殿坤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
王彦富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